草书作品 | 草书知识 | 加入收藏 草书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草书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.0
草书转换器

当前位置:草书网 > 草书杂谈 >

「书法」抓住变异 创造风格

时间:2023-08-25 07:40:13 编辑:草书君 来源:草书网

《杂谈书法二十年》

内容简介

这是作者从1999年到2019年发表的书法评论文章汇编;是一部从普通读者角度辩证论述书法知识的“通俗读本”。全书观点鲜明,内容丰富,涉猎到书法的基本理论、毛笔形成、基本笔法、骨文来历、汉字特征、结字技巧、草书格局、章法营造、法帖分析、书法鉴赏、书法命运、先贤经验、自身体会等。提出了诸如“超长画”“超大字”“神布局”“使用‘黑体’”“接纳‘饰书’”“书法精神”“书作‘三品级’”等新概念和新观点;记录了向当代22位书法家请教学习、采访交流的情况。是作者20年间对中国书法艺术观察与思考的“文字足迹”。

抓住变异 创造风格

柔软毛笔书写汉字“一字千面”的特性,为书法人提供了创造个人风格的“客观条件”。但从古至今,如过江之鲫的书法人,并不是都能以鲜明的个人风格名世。这个事实说明,书法人能否创造出个人风格,除了天赋学养等因素外,还与是否遵循创造个性风格的“规律”努力实践有关。

探索古今著名书法家形成个性风格的“奥秘”,可以看出他们从起步攀登“书法泰山”最后到达“南天门”乃至“凌绝顶”,是遵循了以下“六条规则”:

1、学习仿写汉字,由少到多,由不熟悉到熟悉;

2、把熟悉的汉字不厌其烦千遍万遍的重复书写;

3、重复书写汉字的过程中有意作一些与前人今人不同的变异;

4、斟酌选择中意的某种“变异”,舍弃其余“变异”;

5、将选择的“变异”反复习练,强化效果直至“固化态势”;

6、将相对“固化态势”的“变异汉字”挥洒成文,并在长时期甚至终生坚守这种“变异”。

“六条规则”是由低向高——不可跨越的循序渐进关系。尝试阐释如下:

1、学习仿写汉字,由少到多,由不熟悉到熟悉。书法人尽最大努力认识乃至熟悉足够多的汉字,是创造个性风格的前提。反过来说,识字不多“胸无点墨”是不可能创造个性风格的。这是因为中国书法艺术,从本质上说,是书法人运用中国特有的毛笔,书写中国特有的汉字。踏上书法之路有心创造个性风格的书法人,不仅要认识并熟练使用常用的三千多汉字,还要熟悉次常用的近万个汉字,甚至还要熟悉不常用的其他汉字。不仅要知道汉字的演变过程,还要知道何遣字造词才合乎规范。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。但既然想成为有个性风格的书法家,这个艰巨任务是要承担的——必须“独上高楼,望尽天涯路”才行。

2、把熟悉的汉字不厌其烦千遍万遍的重复书写。书写熟悉汉字的数量,是创造个性风格的“物质基础”。数量越多,基础越扎实,创造个性风格的可能性就越大。反过来说,没有“数量”垫底,个性风格是创造不出来的。历史上的书法大家,几乎没有一个不是“天天练”(读帖临帖)的。即便没有用笔蘸墨实练,也在用心练,用手指比划着虚练。据说,书法大家王铎读贴书写没有一天空闲。对相当熟悉的汉字不厌其烦千遍万遍的重复书写,需要有决心、恒心、耐心,需要痴迷、酷爱、无怨,乐此不疲,甚至癫狂,“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”。

3、重复书写汉字的过程中有意作一些与前人今人不同的变异。是否“有意”创造,尽可能的创造,是创造个性风格的首要环节。如果根本没有创造的欲望,那就另当别论。一般来说,每个书法人都有求变创新的愿望。在不厌其烦的重复书写中,主观上也一定会有“改变”“突破” 前人今人经典法帖实现“自我”的想法。在千遍万遍书写时,由于“量多质变”“熟能生巧”“熟能生新”的作用,在书写某一遍时,灵感会促使笔下产生一些令人心动眼亮的“变异” ——“蓦然回首,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”——主要表现在点画形质、结体形态乃至神采上。

4、斟酌选择中意的某种“变异”,舍弃其余“变异”。能否抓住“变异”,是创造个性风格的关键环节。书法人感觉到自己笔下产生“变异”后,要静下心来,调动自己的学养和鉴别力,反复斟酌:(1)自己的“变异”是否和前人今人确实不同;(2)“变异”到底有几种;(3)哪一种“变异”(线条变异、结体变异、墨色变异)体现自己的个性最突出、自己最中意;(4)哪几种“变异”没有“发展前途”需要舍弃(必要时可请同道参谋)。这一步,可以在很短时间完成,也可能破费周折,但最终一定要确定下来。

5、将选择的“变异”反复习练,强化效果直至“固化态势”。能否把变异“固化”,决定创造个性风格的成败。书法人选定某种“变异”——这种“变异”无论是点画、结体、墨法以及某种神采——找到“突破口”后,要迅速在书写中尽情发挥——扩大战果。要反复习练,使之达到自己最中意的效果(必要时可请同道参谋)。要强化习练,把已经“变异”的汉字写到极致并“固化态势”,成为自己的“绝活”。

6、将相对“固化态势”的“变异汉字”挥洒成文,并在长时期甚至终生坚守这种“变异”。当书法人有了自己的“绝活”后,要遵循第二条规则——不厌其烦千遍万遍的重复书写——挥洒成一幅幅的书法作品。“连篇累牍”,形成“规模”,成为“品牌”——让观者一看作品就能和书者的名字联系起来。至此,书法人的个性风格形成。有书法家在形成个人风格后,终身不变,最终人书俱老。也有书法家“中途变法”,改变风格,形成新的风格。但无论怎样“新”,其作品的骨子里仍有原风格的基因。当然也有书法家,因盲目“中途变法”而失去个性风格的(这种例子古今都有)。由此看来,当个人风格形成后,一般不要轻易“变法”。初生牛犊——少年王献之曾经劝父亲王羲之“大人宜改体”。王羲之笑而不答,仍然坚持“本体”,写下了“天下第一行书”《兰亭序》,成为书圣。当然,王献之抱着“改体”之志,最终也成为书法大家。

《中国书法千字文》金盾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

作者简介 | 夏廷献,河南省南阳市人。1944年出生于农家, 1964年入伍,1999年从海军装备部某局政委岗位退休(海军大校)。

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。幼时写大仿,与书法结缘。中学时,受到书法家王学睿老师直接影响,对汉隶魏碑产生兴趣。参军后为连队书画骨干。1970年后在各级机关主要从事“文字”工作,业余时间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汉字的“生命形态”。1999年出版了专著《书道犹兵——中国书法艺术新探》,提出了“战争是书法艺术之父”的观点,揭示了“兵法与书法”的历史渊源及其相互关系,探索了二者同理、同法、同势、同美的内在规律。行家认为是独树一帜的一家之言,为孙子兵法研究开拓了一个新领域,为书法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。

1999年之后,出版了《中国书法千字文》。在《书法导报》等专业报刊发表书法评论文章三十余万字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,出版有长篇小说、纪实文学、戏剧脚本、游记文学、工具书等。

Copyright:2014-2023 草书转换器 www.97053.com.cn All rights reserved.